未來機房:提高機房設施的擴展性(二)
作者:CEO
時間:2022-06-26
點擊:0
信息摘要:機柜子系統(tǒng)越來越受到重視
。IT設備的機架化勢不可擋,以至于非機架式設備(如塔式服務器)也“借機上架”了
。正如美國可用性研究中心提出的“IT微環(huán)境”概念所提示的那樣
,機架(機柜)正在成為IT設備的“新家”,或者說
,機柜內的微環(huán)境才是所謂的“機房環(huán)境

未來機房:提高機房設施的擴展性(二)
機柜子系統(tǒng)越來越受到重視。IT設備的機架化勢不可擋
,以至于非機架式設備(如塔式服務器)也“借機上架”了
。正如美國可用性研究中心提出的“IT微環(huán)境”概念所提示的那樣
,機架(機柜)正在成為IT設備的“新家”,或者說
,機柜內的微環(huán)境才是所謂的“機房環(huán)境”。
更有研究專家稱“機柜即機房”
。在某種程度上
,至少在機房的物理空間層面上,機柜確實可以理解為被“切割成模塊的機房”
。
機柜的擴展性表現(xiàn)在機柜內設備密度的擴展和機柜數(shù)量的擴展
。一般情況下
,用戶在機房初建時都在機柜內預留了相當寬裕的空間
,以42U機柜為例,通常所有設備只占據(jù)10~20個U
,所以表面上看
,在空間上具有100~200%的擴展性。但是
,實際的擴展性并非如此樂觀,因為必須將機柜的配風能力(通常稱為散熱能力)以及配電能力考慮在內
。
一方面
,機柜內的設備需要溫度、
濕度適宜并且風量充足的冷風(冷空氣)
。這些冷風被機柜內的IT設備吸入
,從而為設備內的部件(尤其是CPU)降溫。當機柜內設備增加到一定數(shù)量時
,由地板出風口送出的冷風風量將不能滿足所有設備的需求,從而形成部分IT設備配風不足而過熱
。
風量的分配由包括出風口風壓
、出風口面積等許多因素決定,在冷風從地板出風口向上排出后的上升過程中
,動壓不斷下降
,從而引起位于機柜不同高度的設備的配風量分布很不均勻。而且
,當出口風速比較小時,動壓不夠強
,冷風不能被送到機柜上部的設備
,使上部設備過熱
。
而加大出口風速,雖然能夠解決機柜上部的送風問題
,但會引起機柜下部位置的凈壓過低甚至產(chǎn)生負壓(射流效應),從而使下部設備配風不足引起過熱
。
解決機柜內設備密度擴展時遇到的這種局部熱點問題可以采用調配IT設備位置的方式來解決。例如
,把熱負荷最大的設備安裝在機柜中部位置
,以便獲得最大的配風風量。另外的解決方法是
,在機柜的上部或下部位置安裝軸向水平的強排風扇
,增強上部或下部的吸入能力(即減小IT設備的入口靜壓)
,從而增加配風風量
。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機柜的頂部通常都安裝有垂直軸向的
、向上排風的強排風扇
,但這種風扇對目前的標準IT機柜沒有任何作用,因為現(xiàn)在所有的機架式IT設備均為前進風
、后排風。
另一方面
,機柜內的設備需要供電以及與機柜外部進行通信
。當機柜內的IT設備數(shù)量增加時,這些線纜
、連接端子同時成倍地增加
,從而對機架式電源排插的容量、插口數(shù)量都提出了擴展要求
。如果要增加電源排插的數(shù)量,則需要考慮是否該留有空間
、在配電柜上是否留有空開以及接線位置
。
機柜內的布線空間也是需要提前考慮的,因為當機柜內的功率密度提高時
,設備后部的線纜將明顯增加風阻
,所以必須考慮線纜管理及走線空間的問題
。
有些用戶的IT設備不是成批地增加
,而是經(jīng)常性地
、零星地增加(如北美地區(qū)有的用戶平均每3周就會增加1臺IT設備),而增加IT設備時
,IT管理員會順手把設備電源插到電源排插上空余的插座上
,一般都不會用電流表去核對每一個電源排插的總功率負荷情況
。
這樣
,當單個IT設備的功率較大時,很容易由于新添設備而引起電源排插的電流過載而使其空開跳斷
,從而導致其他設備的宕機
。所以在新添設備時,必須監(jiān)測電源排插的電流
,或者使用本身帶有電流或功率顯示的電源排插
。
機房溫濕度調節(jié)相關產(chǎn)品:機房專用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