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
,濕氣重如何調理?
作者:gengxin
時間:2022-06-02
點擊:0
信息摘要:中醫(yī)將一年分為五個季節(jié)
,除春、夏
、秋
、冬外
,還有一個長夏
。長夏處于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濕氣A盛的時期
。濕邪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外濕多因環(huán)境潮濕
、涉水淋雨所致,內濕多由過食生冷而致脾陽受損
。外濕可內傳臟腑,內濕也可外達肌膚
,且濕邪又易與風、寒
、暑
、熱
、溫、毒等邪氣相互糾結
,進而化熱、化寒或化燥
,其表現形式錯綜復雜
。最典型的病癥有三大類,一是濕邪侵犯脾胃
,導致食欲...
,濕氣重如何調理?"/>
脾虛
,濕氣重如何調理
?
中醫(yī)將一年分為五個季節(jié),除春
、夏
、秋
、冬外
,還有一個長夏。長夏處于夏秋之交
,是一年中
濕氣A盛的時期
。
濕邪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
,外濕多因環(huán)境潮濕
、涉水淋雨所致,內濕多由過食生冷而致脾陽受損
。外濕可內傳臟腑
,內濕也可外達肌膚,且濕邪又易與風
、寒、暑
、熱
、溫
、毒等邪氣相互糾結,進而化熱
、化寒或化燥,其表現形式錯綜復雜
。最典型的病癥有三大類
,一是濕邪侵犯脾胃,導致食欲不振
、腹脹、腹瀉等癥狀
,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
、身體發(fā)困
、舌苔白膩等
;其次,濕性重濁,“水往低處流”
,故易侵犯人體下部
,表現為水腫、身體沉重或四肢酸痛;三是由于濕性黏滯
,還可出現腹瀉、小便渾濁
、婦女白帶異常等
,而且病程長
,纏綿難愈
。
中醫(yī)祛濕的方法包括化濕
、燥濕
、利濕
、滲濕等,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濕和不同類型的病癥。
脾胃病癥多用燥濕法
。燥濕藥多具苦味
,藥性有寒溫之別,分別針對寒濕和濕熱所致的中焦脾胃病癥
。
濕熱內蘊多表現為口干口苦、腹脹、大便稀爛熱臭
、舌苔黃膩
,可選用黃連
、黃芩
、黃柏、苦參
、龍膽草等苦寒性質的藥來清熱燥濕。寒濕中阻可表現為畏寒肢冷
、惡心嘔吐
、腹脹泄瀉
、舌苔白膩,可選用橘皮
、蒼術、厚樸等
,燥濕與散寒同施
。
清熱解表多用化濕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瘽袼幎酁樾翜胤枷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濕邪在上焦或在表者,表現為怕寒
、低燒
、頭重而脹、肢體酸軟沉重
、胸脘脹滿等。用香薷
、扁豆花、厚樸花、藿香等芳香類的藥可以解表化濕
,代表方劑香薷飲、藿樸夏苓湯
。
當濕與熱相結合,會導致發(fā)熱
、口渴
、咽腫、尿赤等
,這時需芳香化濕藥與清熱解毒藥并用
,代表方劑甘露消毒丹
。熱重于濕者,病變中心偏重于胃
,常選用芳香之品
,如藿香
、佩蘭
、荷葉梗、白扁豆
、砂仁等。濕重于熱者
,病變中心偏于脾
,常選用扁豆花
、茵陳蒿
、厚樸花等。
小便問題多用利濕法
。利濕藥多性寒
,主要用于下焦?jié)駸岵∽C,如小便淋瀝澀痛、尿赤
、腹瀉、口渴不多飲
、女性白帶異常等
。
陽氣被水濕、寒濕所困可表現為小便不利
、心煩口渴但不愿多喝水或喝水容易嘔吐等
,利濕藥與溫通陽氣的藥并用
,代表方劑五苓散。
三伏天最常見的暑熱耗傷陰液也會導致小便不利,表現為口干口渴
、喜飲但一般飲水不多
。治療上可選擇既能滋陰生津又能利尿的藥
,如蘆根
、茅根、西瓜翠衣等
,代表方劑豬苓湯。
滲濕法適宜體虛有濕或濕邪不嚴重的人
。滲濕的藥物作用平和,還兼有滋養(yǎng)的功效
,如茯苓
、薏苡仁、赤小豆等
,使?jié)裥皬男”闩懦觥?/p>
祛濕最根本的是扶陽
。當人體陽氣充足時
,濕邪就不會造成影響
。因此,要防止?jié)裥扒忠u人體
,就要避免身體的陽氣受損
,包括少吹
空調、多運動、勤出汗
、不貪食生冷瓜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