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膨式全新風除濕空調機組的制作方法
作者:CEO
時間:2023-05-23
點擊:0
信息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
,它涉及一種直膨式全新風除濕空調機組
。背景技術:直膨式空調機組
,一種本身自帶壓縮機的空調機組
,通過將制冷系統(tǒng)中液態(tài)制冷劑在其蒸發(fā)器盤管內直接蒸發(fā)(膨脹)實現(xiàn)對盤管外的空氣(也就是空調室內側空氣)吸熱而制冷

直膨式全新風除濕空調機組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設備領域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直膨式全新風
除濕空調機組
。
背景技術:
直膨式空調機組
,一種本身自帶壓縮機的空調機組
,通過將制冷系統(tǒng)中液態(tài)制冷劑在其蒸發(fā)器盤管內直接蒸發(fā)(膨脹)實現(xiàn)對盤管外的空氣(也就是空調室內側空氣)吸熱而制冷。
授權公開號為CNB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熱泵熱回收空調機組
,它是由送風箱、排風箱
、熱泵系統(tǒng)
、配電控制系統(tǒng)組成
,送風箱把室外新風處理后送到室內,排風箱把室內污濁的空氣排向室外
,熱泵系統(tǒng)的蒸發(fā)器裝在送風箱中,制冷時
,用于冷卻空氣,制熱時
,轉換成冷凝器,用于加熱空氣
,熱泵系統(tǒng)的冷凝器裝在排風箱中
,制冷時,吸收室內空氣和室外空氣中的冷量
,制熱時
,轉換成蒸發(fā)器
,吸收室內空氣和室外空氣中的熱量
。
在使用上述熱泵熱回收空調機組的過程中,因過濾器更換較為繁瑣
,因此不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倪^濾效果
。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jié)過濾效果的直膨式全
新風除濕空調機組。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直膨式全新風除濕空調機組
,包括機箱以及設置于機箱內的空調系統(tǒng)、進風系統(tǒng)和排風系統(tǒng)
,所述進風系統(tǒng)包括沿靠近空調系統(tǒng)方向依次設置的進風通道、過濾器以及送風機
,所述過濾器包括過濾網一和過濾網二
,所述過濾網一固定安裝于機箱上
,所述過濾網二包括支撐桿一、支撐桿二以及設置于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之間的過濾件
,所述支撐桿一與所述支撐桿二之間設有調節(jié)所述支撐桿一和所述支撐桿二距離的調節(jié)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過濾網二的濾孔小于過濾網一的濾孔,通過調節(jié)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的相對位置
,可改變外界空氣與過濾件的接觸面積,過濾件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
,對外界空氣的過濾效果越好
。當對室內的空氣質量要求不高時,可通過調節(jié)調節(jié)裝置
,增大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的距離,減小過濾網二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
,減少過濾網二積灰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jié)裝置包括與機箱轉動連接的調節(jié)桿以及設置于調節(jié)桿端部的齒輪
,所述支撐桿二上設有與齒輪相嚙合的齒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通過旋轉調節(jié)件,齒輪帶動齒條移動
,可調節(jié)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之間的距離
。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齒條位于所述齒輪的上方且與齒輪嚙合設置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齒條倒置
,可減少齒條與齒輪接觸處積灰
。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一與所述支撐桿二之間設有依次與所述支撐桿一和所述支撐桿二鉸接的連接桿一和連接桿二
,所述連接桿一和所述連接桿二相互鉸接,且所述連接桿一和所述連接桿二對稱設置于所述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的兩端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桿一
、連接桿二以及齒條之間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
,使過濾件張緊
,使過濾網二放置更穩(wěn)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一與機箱固定連接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限制過濾網一與過濾網二的相對位置
,可避免調節(jié)桿一相對滑移而影響調節(jié)裝置對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之間距離的調節(jié)
。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箱內設有滑軌二,所述支撐桿一與所述滑軌二滑動連接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軌二可固定過濾網二的相對位置
,限制過濾網二僅能沿滑軌二滑動
,拆卸時
,僅需沿滑軌二滑出過濾網二即可,便于對過濾網二的更換和維修
。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箱上設有呈“T”字型設置的滑槽
,所述支撐桿二與所述滑槽滑動連接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增大支撐桿二與滑槽的接觸面積
,使支撐桿二滑動更穩(wěn)定使齒輪齒條之間更好的嚙
;且通過設置滑槽
,可將齒條設置于齒輪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jié)桿上設有轉輪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轉輪可增大手與調節(jié)桿的接觸面積
,便于對調節(jié)桿施力,旋轉調節(jié)桿
。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箱內設有滑軌一
,所述過濾網一與滑軌一滑動連接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沿滑軌一滑動過濾網一便可將過濾網一取出
,操作更便捷。
綜上所述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
,通過設置過濾網二,且過濾網二在豎直方向上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可調節(jié)
,可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過濾器的過濾效果
;
其二
,通過設置滑軌一和滑軌二,便于對過濾網一和過濾網二的更換
。
附圖說明
圖1為直膨式全新風除濕空調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除去安裝門后過濾器的結構圖
;
圖3為圖2中A-A處的剖視圖;
圖4為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
圖5為過濾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箱體的主視圖
;
圖7為圖6中B-B處的剖視圖。
圖中:1
、機箱
;
11、滑軌一;12
、滑軌二
;13
、滑槽;14
、安裝門
;15
、凹槽
;2
、進風系統(tǒng);21
、進風通道;22
、過濾器
;221
、過濾網一
;23、送風機
;24、過濾網二
;241
、支撐桿一
;242
、支撐桿二
;243
、過濾件
;244
、連接桿一;245
、連接桿二
;25、調節(jié)裝置
;251、調節(jié)桿
;252、齒輪
;253
、齒條;254
、轉輪;3
、空調系統(tǒng)
;31
、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2
、室外側翅片換熱器
;33
、壓縮機;4
、排風系統(tǒng)
;41
、排風通道;42
、過濾器二;43
、排風機
。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
,直膨式全新風除濕空調機組,包括機箱1以及依次設置于機箱1內的進風系統(tǒng)2
、空調系統(tǒng)3和排風系統(tǒng)4。
如圖1所示
,進風系統(tǒng)2包括沿靠近空調系統(tǒng)3方向依次設置的進風通道21
、過濾器22以及送風機23。如圖2和3所示
,過濾器22包括過濾網一221和過濾網二24
,機箱1內設有滑軌一11
,過濾網一221與滑軌一11滑動連接
。過濾網二24包括支撐桿一241、支撐桿二242以及設置于支撐桿一241和支撐桿二242之間的過濾件243(如圖5所示)
,過濾件243的端部與支撐桿一241和支撐桿二242固定連接,機箱1內設有呈“T”型設置的滑軌二12
,支撐桿一241與滑軌二12滑動連接;如圖3所示
,機箱1上設有呈“T”字型設置的滑槽13,支撐桿二242與滑槽13滑動連接
。
如圖4所示,機箱1的側面對應過濾器22的位置設有安裝門14
,打開安裝門14后
,可沿滑軌一11滑出過濾網一221
;滑槽13的末端設有凹槽15(如圖2所示),將支撐桿二242滑至凹槽15(此時支撐桿二242與滑槽13脫離)
,便可沿滑軌二12滑出過濾網二24,便殼對過濾網一221或過濾網二24進行更換
。
如圖5所示
,過濾件243上設有支撐過濾件243形狀的連接桿一244和連接桿二245
,連接桿一244和連接桿二245對稱設置于支撐桿一241與支撐桿二242的兩端
,且支撐桿一241
、連接桿一244
、連接桿二245和支撐桿二242之間依次鉸接。
如圖2和7所示
,支撐桿一241與支撐桿二242之間設有調節(jié)支撐桿一241和支撐桿二242距離的調節(jié)裝置25。調節(jié)裝置25包括與機箱1轉動連接的調節(jié)桿251
、設置于調節(jié)桿251端部的齒輪252以及固定設置于支撐桿二242上的齒條253,齒條253與齒輪252相互嚙合
,且齒條253位于齒輪252上方。為便于旋轉調節(jié)桿251
,調節(jié)桿251的外端設有轉輪254
。通過轉動轉輪254便可使齒輪252帶動齒條253滑動
。
過濾網二24與空調系統(tǒng)3之間設有空氣凈化裝置,空氣凈化裝置可采用具有吸濕能力的鹽溶液(溴化鋰或是氯化鋰等溶液)
。
如圖1所示,空調系統(tǒng)3包括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
、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
,四通換向閥
、膨脹閥,壓縮機33
。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和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均采用直膨式換熱器,且制冷劑在直膨式換熱器中蒸發(fā)或冷凝
,換熱器采用銅管和鋁翅片制作
。
排風系統(tǒng)4包括依次設置的排風通道41
、過濾器二42和排風機43。
進風系統(tǒng)2和排風系統(tǒng)4通過隔板斷開
,且隔板上貼有保溫材料
,防止進風系統(tǒng)2和排風系統(tǒng)4之間中間熱量交換
。
制冷模式: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作為冷凝器
,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作為蒸發(fā)器,壓縮機33排出的制冷劑高溫氣體在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冷凝成液體后
,經膨脹閥節(jié)流降壓成為低溫氣液混合體
,再流入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
,吸收熱量蒸發(fā)后回到壓縮機33,完成一個制冷循環(huán)
;同時
,室外的新風(或從室內來的回風)在送風機23的作用下從進風系統(tǒng)2經過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這時為蒸發(fā)器)
,被冷卻降溫
,處理后的冷風進入室內
;室外的新風和室內的排風在排風機43的作用下進入排風通道41中,混合后被過濾器二42除塵過濾
,經過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這時為冷凝器),被加熱升溫
,在通過排風口排至室外
。
制熱模式: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作為蒸發(fā)器,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作為冷凝器
,壓縮機33排出的制冷劑高溫氣體在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冷凝成液體后經膨脹閥節(jié)流降壓成為低溫氣體混合體,再流入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吸收熱量蒸發(fā)后回到壓縮機33
,完成一個制冷循環(huán)
;同時,室外的新風(或從室內來的回風)在送風機23的作用下從進風系統(tǒng)2
,經過室內側翅片換熱器31(這時為冷凝器),被加熱升溫
,處理后的熱風送入室內
;室外的新風和室內的排風在排風機43的作用下進入排風通道41中
,混合后被過濾器二42除塵過濾
,經過室外側翅片換熱器32(這時為蒸發(fā)器),被冷卻降溫
,在通過排風口排至室外
。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
,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